熊猫体育環境工程專業🧛🏼♀️,起源於1988年創辦的環境監測專業(專科)🤓🎄,2000年熊猫招收第一批本科學生,2004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21年獲批專業碩士學位點。擁有《環境影響評價》🧑🏽🌾、《大氣汙染控製工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項😲、《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保設備設計與應用》省級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示範課程2項、《環境監測》、《水汙染控製工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項。2011年成為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 2014年列入廣東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8年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9年入選省一流本科專業⚗️,2021年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近年獲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得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廣東分賽暨廣東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
一👠、專業基本信息
1.專業定位
環境工程專業是為了滿足推動區域綠色石油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而設置的專業,主要培養石油化工行業汙染治理、生態修復等方面的工程技術人才🎑,契合廣東省和石化行業的發展需求。
2.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服務於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立足廣東省的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面向華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紮實的環境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具有良好人文素養、職業道德🧍、法治精神、工程倫理、技術經濟及創新思維等高素質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在政府部門、石油化工等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環保領域的環境管理、工程設計、施工調試🫐、環境監測🙇🏿♂️🙎♀️、技術咨詢、環保設施運行維護和技術研究等方面工作,並具備工程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解決復雜環境工程問題的能力🕗,任職相應專業技術、管理崗位☦️,成為所在單位的技術或管理骨幹🤙🏼🤌🏽。
培養目標分解成以下5個指標點🛢:
目標1:具有良好人文素養☝️、職業道德、法治精神、工程倫理、技術經濟和創新思維等基本素養🫙;並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目標2:具備紮實的環境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在環境工程相關技術領域,能夠進行復雜環境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
目標3:能夠使用數字化🍃、智慧化工具對復雜環境工程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和評價,充分考慮安全、法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影響因素💃,得到有效的方案和結論🦆;
目標4🆙: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一定的組織能力,能夠在多元環境條件下有效溝通,協調實施環保領域的項目👝;
目標5: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需求與挑戰。3.培養規格
學製四年、授予工學學士🫲🏻🚣🏼♂️。
畢業要求🎖:
(1)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於解決復雜環境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復雜環境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復雜環境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於科學原理並采用科學方法對復雜環境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復雜環境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復雜環境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復雜環境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復雜環境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復雜環境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並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4.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課、全校性公共選修課、學科基礎課🚰、專業領域課🥀、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等六個教學模塊構成。
(一)核心課程:環境監測𓀋⛱、環境微生物學🔁、化工原理、水汙染控製工程、大氣汙染控製工程📑🧂、物理性汙染控製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與清潔生產、環境生態修復技術等。
(二)實踐教學環節:
主要包括下面5部分:(1)環境工程實驗:包括環境工程基礎實驗和汙染控製實驗兩類。其中環境工程基礎實驗主要包括化工原理實驗、環境監測實驗和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汙染控製實驗主要包括水汙染控製工程實驗、大氣汙染控製工程實驗、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實驗和物理性汙染控製工程實驗🧑🏽🦳。實驗類型包括認知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等。(2)課程設計:包括水汙染控製工程、大氣汙染控製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和環境影響評價等課程設計。(3)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有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4)科研創新:具有鼓勵學生開展科研創新的機製🛠,能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取得科技創新成果。(5)畢業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題目一人一題。畢業設計內容主要包括文獻綜述🧘🏼♀️、任務提出🧤🍖、方案論證、設計與計算、技術經濟分析和結束語等,並附有相應的設計圖紙和計算書;畢業論文內容主要包括文獻綜述🫲🏿、技術調查🤟🏻、實驗方案設計、實驗過程、結果分析😭、繪圖和寫作、結題答辯和專業文獻翻譯等。
5.師資隊伍
專業現有教師2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博士26人🚣🏿♀️。近五年新增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廣東省珠江學者👩🏽🔬、廣東省揚帆計劃高層次人才、南粵優秀教師等💇🏻♂️。專業已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學緣廣泛、特色鮮明、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
6.教學條件
2015年建設廣東省環境與市政工程實驗教學中心,2018年建設廣東省石油化工汙染過程與控製重點實驗室、廣東高校石油化工汙染控製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2014年建設廣東省石油化工資源清潔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年建設省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等省級教學科研平臺👩🦽➡️。2021年立項建設“廢物資源化與汙染防治”和“環境與安全檢測技術”廣東省普通高校創新團隊🧃。
專業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2017年專業入選中美應用技術教育聯盟“中美雙百計劃”, 是全國首批7所大學18個專業之一,“雙百計劃”繼續改革教學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𓀑,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滿足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人才的要求🖐🏽;2017年和2018年與企業(或設計院)聯合開辦“聯塑環保訂單班”和“綠日環保訂單班”;建立本科生導師製,自2018級開始創辦“環境創新班”,強化學生科研實踐訓練;院士團隊開設《環境學科前沿講座》本科生課程,實現前沿技術進課堂🪤。繼續深化校企雙製合作辦學和產教融合,培養的本科生開辦環保公司💁🏽,獲得廣東省挑戰杯創業大賽金獎等各類獎項80余項。專業致力於實施創新型技術人才培養工程,造就一大批石油化工行業和區域發展亟需的復合型技術人才。
二🙅🏽♀️、其他專業相關的重要信息
1.學科發展簡況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起源於1988年創辦的環境監測專業💆♂️,2003年入選校級重點學科🙇,2009年成為熊猫申碩一級規劃學科🐪,2012年遴選為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2017年遴選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2018年獲批成為熊猫首個廣東省珠江學者設崗學科,2018年和2021年分別入選第一批和第二批“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省重點建設學科👨❤️💋👨。2018年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21年獲批資源與環境碩士專業學位點。
2.主要研究領域(方向)
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重點學科帶頭人:楊春平
(1)水汙染控製與回用
學科帶頭人🤾🏽:楊春平
方向:石化廢水處理及回用、高濃度難降解廢水處理、廢水汙染源解析與處理工藝診斷。
特色與優勢:針對石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鹽高濃度含油廢水💀♛、含硫含酚堿性廢水、高氨廢水等開展資源化處理技術研發🙆♀️♌️。依托廣東省石油化工汙染過程與控製重點實驗室,組建了以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為核心的省級創新團隊。開發了石化高濃度廢水、廢堿液廢水、煤製氫廢水等處理新技術,在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等企業實現產業化,取得顯著的經濟環境效益。(2)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
學科帶頭人:王素華
方向:油氣開采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煉化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
特色與優勢👨🏽🦳:針對油氣開采固體廢物♧🙌🏿、煉化含油固體廢物、廢催化劑等固體廢物開展資源化處理技術研發🦹🏼♀️。依托廣東省石油化工資源清潔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廢物能源化工廣東省科技專家工作站👩🏿🎤,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創新團隊,開發的含硫危廢資源化處理技術、清罐汙油高品質回煉處理新技術🔕,已在中石化中原油田和湛江東興石化公司等企業實現轉化與應用。(3)土壤汙染控製與修復
學科帶頭人:孫建騰
方向:土壤汙染監測預警與風險管控、土壤汙染治理修復與安全利用🤚。
特色與優勢:以華南特有紅壤汙染控製為研究特色。依托土壤汙染控製與修復院士工作站、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擁有珠江學者領銜的團隊,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重點研發課題,創建土壤多介質界面/多過程耦合調控技術體系🍚,實施修復示範工程,實現成果轉化。與中石化、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浙江大學共建實踐基地👩🏽🎤。
3.特色與優勢
學科緊密圍繞國家石油化工產業、粵港澳大灣區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依托熊猫在石油化工汙染控製方面的技術積累與學科優勢🔳,依托廣東省石油化工汙染過程與控製重點實驗室等6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院士工作站和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在水汙染控製與回用👨🏼🦰、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土壤汙染控製與修復等領域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創新技術開發👨🏻🚒。
近年來,學科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其中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基面上項目7項,國基青年基金項目10項;省部級科技項目50余項。獲得學科建設總經費超過1.1億元。發表學術論文260余篇,申請和授權專利50余件。近5年累計培養本科生2500余人,其中80%以上留在省內工作🧑🏽⚖️,遍布石油化工行業和科研院校,部分畢業生入選珠江學者、擔任石化企業高管🥬,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社會影響力高。